接财神是什么日子?聊聊正月初五迎财神和那些你不知道的讲究


你要问接财神是什么日子,随便抓个中国人,十个里有九个半会脱口而出:正月初五啊!

没错,正月初五,就是那个约定俗成,仿佛刻在DNA里的迎财神日。我小时候,对这一天的记忆,简直是声、光、味的全方位立体环绕。凌晨四五点,天还黑得跟墨汁似的,就被窗外那第一声穿云裂石的“开门炮”给炸醒。那绝对不是零星的响动,而是整条街、整个小区、整座城,像商量好了似的,用鞭炮奏响的交响乐。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不是为了别的,就是扯着嗓子告诉天上的财神爷——我们家大门开啦,香也点上了,饺子也包好了,赶紧的,第一个到我家来!

这一天,还有个特别带劲儿的名字,叫“破五”。“破”的是什么?就是过年前四天的那些禁忌。不能扫地,怕扫走财气;不能动针线,怕戳了神仙眼睛;不能倒垃圾,美其名曰“存财”。憋了四天,到了初五,一股脑儿全给“破”了!垃圾要“送穷”,屋子要打扫,商家店铺也选在这天开门营业,图的就是一个辞旧迎新、送穷迎富的好彩头。所以说,正月初五迎财神,不单单是个迎接的动作,它更是一个节点,一个从“静”到“动”,从“收”到“放”,从充满禁忌的春节假期模式切换到红红火火搞钱模式的启动仪式。

欸,这就完了吗?当然不。

如果你以为接财神是什么日子的答案只有正月初五,那你就把这事儿想得太简单了。咱们中国地大物博,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某些地方,比如北方的一些地区,迎财神的重头戏其实放在了大年初二

初二这一天,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带的礼物都得是双数,图个成双成对的吉利。同时,这一天也是祭财神的日子。他们认为财神在初一下凡,初二正是走街串串、考察民情的时候,所以得早早准备好祭品,恭恭敬敬地把财神爷请到家里来。这种说法虽然不如“初五迎财神”流传得广,但它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是另一方水土的独特年味儿。

甚至,更讲究的人,接财神的动作从除夕夜里就开始了。子时一到,也就是大年初一的凌晨零点,家家户户开门放鞭炮,这个仪式叫“开财门”。你想啊,新年的第一秒钟,就把大门打开,把财气迎进来,这得是多大的诚意?这已经不是简单地问接财神是什么日子了,而是一种融入时间节点的仪式感。

说到这儿,你可能又会问,我们到底在接哪位财神爷

这就有意思了。我们常说的财神爷,其实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庞大的“神仙集团”。最深入人心的,莫过于“五路财神”的说法。所谓“五路”,指的是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正月初五接的,就是这五位财神。意味着无论你往哪个方向去求财,都有神仙罩着你,出门见喜,抬头见财。这背后藏着咱们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财路多多益善,四面八方,财源滚滚来!

所以,你看,接财神这件事,它不是一个孤立的日期,它是一个复合的、流动的民俗概念。

正月初五是最高潮,是全国人民的集体狂欢,是仪式感最强的“官方指定日”。
正月初二是分支,是特定地域的文化坚守,是多样性的体现。
大年初一的“开财门”则是序曲,是抢占先机的美好愿望。

而跳出春节这个特定的时间框架呢?接财神的仪式更是无处不在。

你看到那些新开张的公司店铺了吗?门口摆着香案,老板带着员工毕恭毕敬地拜神,那就是在接财神。他们选的不是初五,而是黄历上写着“宜开市”的好日子。对他们来说,开业那天,就是他们的“迎财神日”。

你再看看那些遍布各地的财神庙,哪天不是香火鼎盛?人们有了心愿,想求财运了,随时都可以去拜一拜,去“接”一份心里的安宁和希望。

说到底,接财神是什么日子?它既是一个具体的日期,更是一种贯穿全年的信念。

它是一种对过去一年辛勤付出的总结和犒劳,也是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祈愿。鞭炮声里,我们送走的是贫穷、晦气和一切不顺,迎来的则是财富、好运和无限可能。那种虔诚,那种热闹,那种全家老小齐上阵的场景,构建的是一种强大的心理暗示:新的一年,要努力,要奋斗,财运一定会旺起来!

这事儿吧,刻在咱们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是一种对美好生活最朴素、也最热烈的期盼。信则有,不信,图个热闹和吉利,又有什么不好呢?毕竟,谁不希望自己的日子,能过得红红火火,财源广进呢?所以,甭管是初几,心里那股子对好日子的劲儿一提起来,那就是你的“接财神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