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什么日子?是记忆深处无法磨灭的烙印与转折


如果现在,就在这个阳光寻常的下午,有人突然拍拍我的肩膀,问我,2020年是什么日子?我大概会愣住。真的,会愣住很久。

不是因为忘记了。恰恰相反,是因为记得太清楚了,清楚到不知道从何说起。那段日子,像一部压抑又荒诞的电影,每一个镜头都刻在脑子里,你想快进,却发现遥控器根本不在自己手里。它不是日历上一个简单的年份数字,它是一道分水岭。2020年之前,和2020年之后,我们活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你还记得吗?那种空气里弥漫开来的,84消毒液的刺鼻味道。那种味道,后来成了2020年的背景音,哦不,是背景气味。无论你走到哪里,楼道、电梯、超市入口,甚至自己家里,都飘着那股味道。它像一张无形的网,笼罩着一切,提醒你,世界不一样了。

那一年,我们的脸,被一块小小的口罩遮住了大半。一开始,是真的不习惯。闷,喘不过气,眼镜片上全是雾。跟人说话,声音都得拔高八度,还得费劲去猜测对方口罩后面,是微笑还是紧绷的嘴角。但渐渐地,口罩成了皮肤的一部分,出门不戴,就像裸奔一样没有安全感。它成了一种符号,一种隔绝,却也成了一种无声的团结。在街上,看到和你一样戴着口罩匆匆行走的陌生人,心里会有一种奇怪的共鸣:原来你也在这里,原来我们都在经历着同样的事情。

然后,就是隔离。这个词,以前只在电影或新闻里见过,遥远得像另一个星球的语言。可突然之间,它就成了我们生活的全部。家,从港湾变成了孤岛。窗外的世界,一下子被按了静音键。曾经车水马龙的街道,空旷得能听见风声,红绿灯固执地闪烁着,却不知道给谁看。时间,在那段日子里,变得粘稠而模糊。白天和黑夜的界限不再分明,星期几也失去了意义。唯一的坐标,是每天早上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刷那些不断跳动的数字,那些地图上刺眼的红色。那种心情,是混杂着恐惧、焦虑,还有一丝不真实的麻木。

整个世界,就像被人按下了暂停键,然后狠狠地摇晃了一下,所有人的生活轨迹都被震得七零八落。学生们开始了史无前例的网课时代。小小的屏幕,框住了老师,也框住了孩子们的童年。我们学会了在各种APP之间手忙脚乱地切换,学会了对着摄像头大声回答“听得见”,也习惯了网络卡顿时,画面里那张凝固的、带着像素格的脸。成年人的世界,同样被搬到了线上。会议、项目、沟通……一切都隔着一块屏幕。我们离得那么近,却又那么远。

那一年,我深刻地体会到,人类的悲欢,其实是相通的。我们为那些逝去的生命而心碎,也为那些逆行的背影而热泪盈眶。在无数个深夜里,我们看着屏幕上那些陌生的面孔,感受着他们所承受的痛苦,也分享着他们微小的胜利。阳台上的歌声,小区群里的守望相助,邻里之间隔着门的物资传递……在巨大的黑暗里,人性中那些微小却温暖的光,反而显得格外明亮。那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我们被物理空间隔绝,却在精神上,前所未有地紧密连接在一起。

2020年,是一个巨大的转折。它强行打断了我们所有人的惯性。我们曾经以为理所当然的一切——自由的旅行、无拘无束的聚会、面对面的拥抱——都变得奢侈。我们被迫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思考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是银行账户里的数字,还是和家人在一起的每一顿晚餐?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还是身边人一个健康的微笑?很多人在这一年失去了很多,但也找到了很多。

直到今天,2020年的余震,依然在我们生活中回响。我们下意识地与人保持距离,会习惯性地在包里备上一个口罩,看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心里还是会咯噔一下。那段经历,像一道深刻的划痕,留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集体记忆里。它改变了我们的行为模式,也重塑了我们的世界观。

所以,如果再有人问我,2020年是什么日子?

我会告诉他,那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掩埋了旧世界的秩序,也冻住了我们奔跑的脚步。那是一场漫长的告别,我们告别了一些人,也告别了那个曾经天真的自己。那更是一场刻骨铭心的教育,教会我们敬畏生命,珍惜日常,也让我们懂得了,在无法预测的命运面前,人类的坚韧与爱,到底有多么强大的力量。

那一年,是静止的一年,也是巨变的一年。是失去的一年,也是“获得”的一年。它是一段无法复制的时光,一道无法磨灭的烙印。它就是2020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