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问题,每次看到都觉得有点意思。12月19日是什么日子吗?它听起来像个谜语,或者某个冷知识竞赛的开场。我们习惯性地给时间赋予刻度,赋予意义,仿佛一个平凡的日子,只要被冠上一个名头,就瞬间从灰扑扑的背景里跳脱出来,变得闪闪发光。
你上网搜一下,标准答案会立刻蹦出来:联合国南南合作日(United Nations Day for South-South Cooperation)。
听着就……很宏大,很正确,也很遥远。我敢打赌,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在看到这个答案之前,对此一无所知。它就像挂在天边的一颗遥远的星,你知道它存在,但它的光,似乎从未真正照进过我们日常生活的窗户。我们不会因为这个日子去庆祝,不会为它欢呼,甚至不会在和朋友的闲聊中提起它。它是一个被定义、被记录、被存档的“日子”,却唯独缺少了点“人味儿”。
但你我心里都门儿清,一个日子之所以重要,从来不是因为它被印在哪本官方日历上。
一个日子之所以能被我们牢牢记住,是因为它像一枚图钉,把一段特定的记忆、一种翻江倒海的情绪,死死地钉在了时间的墙壁上。那个坐标,从此就专属于你了。
所以,12月19日是什么日子吗?
它可能是一个人的生日。对于他而言,这一天意味着母亲的阵痛,意味着第一声啼哭,意味着生命乐章的第一个音符。这一天,世界的宏大叙事都得靠边站,亲人朋友的祝福、一个蛋糕、一首生日歌,就是宇宙的中心。
它也可能是某个结婚纪念日。那一年的12月19日,天或许很冷,但礼堂里很暖,两个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交换了誓言。从此,每年的这一天,都成了检阅爱情的仪式。是啊,生活一地鸡毛,但只要想起那个日子,就能从琐碎的灰烬里,扒拉出一点滚烫的初心。
它还可能是某个重要的开始,或者一个惨痛的结束。是你第一天踏入新公司的日子,满怀忐忑与憧憬;是你拿到录取通知书,激动得一夜没睡的日子;也可能是你和最爱的人说再见的日子,从此北半球的冬天对你而言,都多了一层具体的、可以触摸的寒冷。是你养的第一只猫来到家里的日子,那个小毛球,用它柔软的肉垫,在你心上踩下了一个永不磨灭的梅花印。
你看,12月19日是什么日子吗,这个问题,压根就没有标准答案。它是一道开放题,答案写在你我的私人记忆里。
抛开这些个人的、私密的烙印,我们再把视线拉回来,看看12月19日本身。
就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
坐标北半球,它基本就是一年里黑夜最漫长的那几天之一了。冬至近在咫尺,太阳懒洋洋地,像个没睡醒的老头,慢吞吞地爬上来,又急匆匆地落下去。白昼被压缩得只剩下短短的一条,金贵得很。空气是那种清冽的,带着点萧瑟味道的甜,尤其是在一场雪后。哈口气都能看见一团白雾,像吐出一个短暂的灵魂。
在这样的日子里,世界似乎也慢了下来。人们裹紧大衣,缩着脖子,行色匆匆,心里盘算的,大概是快点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温暖的家里,喝上一碗热汤。这是一个适合“向内看”的日子。外面的世界再喧嚣,也抵不过窗内一盏橘色的灯。这是一个适合与自己相处的日子,泡个热水澡,读一本搁置了很久的书,或者就窝在沙发里,看一部老电影,任由情绪随着光影起起伏伏。
它没有圣诞节那么普天同庆的喧闹,也没有跨年夜那种辞旧迎新的仪式感。它就像马拉松跑到了最后几公里,你能清晰地看到终点线的轮廓,心里混杂着疲惫、坚持和一丝即将解脱的期待。一年的KPI,一年的计划,一年的得失,都在这个时间点被反复掂量、咀嚼。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情绪,是总结,是收尾,也是对来年的遥望。
所以,别再执着于去问12月19日是什么日子吗了。
它什么也不是,它又可以是一切。
它是一个坐标,让你有机会去回溯过去,看看历史上的这一天,曾发生过什么惊心动魄或改变世界的大事,然后感慨一句,哦,原来如此。
它更是一张白纸,一张递到你面前的,崭新的,还带着冬天清冷气息的白纸。你可以在上面写下任何东西。你可以让它成为你下定决心改变的一天,开始健身,学习一门新语言;你可以让它成为你表达爱的一天,给许久未联系的朋友打个电话,给家人一个用力的拥抱;你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就让它平平淡淡地流淌过去,成为三百六十五分之一的平凡,成为你生命长河里一朵不起眼的水花。
这才是时间的魅力,不是吗?
它的意义,从来不是被外界赋予的,而是由我们自己去创造,去填写的。那个所谓的“南南合作日”,是属于世界的宏大议题。而你自己的12月19日,是属于你一个人的,独一无二的史诗。
所以,朋友,今天,就是12月19日。
它是一个日子。
你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