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七是什么日子?农历人日节习俗、禁忌与庆祝,全在这里!


说起农历初七,可能好多年轻人会一脸茫然,甚至直接蹦出一句:“不就是春节假期结束,要上班的日子吗?” 听着这话,我心里总会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无奈,也有那么一点点怅惘。毕竟,在我们这些从小听着老辈人讲故事长大的人眼里,初七,它可不仅仅是节后第一天,它呀,有个响当当的名字——人日节

人日节,顾名思义,是人的生日。听着是不是有点古怪?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生日,怎么偏偏挑了这初七来当所有人的“共同生日”?这事儿说起来,还得从很久很久以前,从那女娲补天、创世造人的神话里去寻根溯源。传说啊,女娲娘娘造世,每天造一种生灵,头一天造鸡,第二天造狗,接着是猪、羊、牛、马,到了第七天,才捏出了这世间最聪慧的生灵——我们人类。所以,初七这天,就被定为“人日”,意为人人生日,普天同庆。想想看,这背后藏着的是对生命最初的敬畏,对人类作为万物之灵的尊崇,是不是一下子觉得这日子变得厚重起来?

小时候,家里老人总会提前叮嘱,初七这天,可不能动刀剪,不能杀生。那会儿,我妈做饭,连杀鱼宰鸡都得提前两天准备好,就怕犯了禁忌。现在回想起来,这哪里是什么封建迷信,分明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万物生灵的慈悲。那一天,家里会格外和睦,大人们也不会轻易板着脸教训我们这些顽皮的孩子,因为他们说,人日这天,大家都是寿星,都该开开心心的。这份对“人”的特殊关怀,在如今这个节奏快得让人喘不过气的社会里,显得尤为珍贵,甚至带点儿诗意的浪漫。

说到初七习俗,最让我念念不忘的,莫过于那一碗香气四溢的七宝羹了。这可不是什么山珍海味,而是用七种不同的新鲜蔬菜熬煮出来的。什么芹菜啊、菠菜啊、芥菜啊、白菜啊,再加点儿蒜苗、葱花,有时候还会放点儿细米粉或豆腐丁,简简单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寓意。七种蔬菜,代表着新春万象更新,吃下去,据说能祈福,能辟邪,还能讨个好兆头,预示着新的一年里,一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我奶奶做的七宝羹,味道有点清苦,又带着蔬菜本身的清甜,那种滋味,如今每每想起,鼻尖仿佛还能闻到,舌尖还能尝到。那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是流淌在血脉里的温暖记忆。那种清淡而富有生机的羹汤,让我想起万物初生时的那种纯粹与活力,和现代那些花里胡哨的网红美食比起来,它显得那么朴素,却又那么有力。

除了吃七宝羹,古代的人日节还有许多雅致的庆祝方式。比如,士人要戴“人胜”。这人胜,其实就是一种用彩纸、丝帛或金箔剪成的小人形状的饰物,别在发髻上,或者贴在屏风、窗户上,寓意着人丁兴旺,辟邪呈祥。我曾想象过那样的画面:古代的女子们,穿着华美的衣裳,发间簪着精致的人胜,走在春意初露的街头巷尾,该是多么灵动而富有生机。还有,古人有“登高赋诗”的雅趣,人日这天,呼朋唤友,结伴而行,登上高处,或临水而歌,或对月抒怀,感受春天的气息,也为自己和亲朋好友祈求福寿安康。这比起现代人窝在家里刷手机、打游戏,是不是更有韵味,更能滋养心灵?

当然,不同地域的初日节习俗也各有千秋。在广东一带,初七这天,人们会“捞鱼生”。把切好的鱼片、各种蔬菜丝、花生碎、芝麻、薄脆等食材,加上特制的酱料,大家围坐一桌,用筷子高高地把这些食材捞起来,边捞边喊着“捞啊,捞啊,捞到风生水起,越捞越旺!”那种热闹、喜庆的氛围,光是想想都觉得热血沸腾。这不仅仅是吃一顿饭,更是一种凝聚力,一种对美好未来的共同期盼,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集体狂欢的色彩。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很多传统的习俗在日常生活中渐渐淡化,甚至被遗忘。现在的初七,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真的就只是一个春节假期的句点,一个不得不告别舒适、回归现实的闹铃。城市的灯火辉煌,掩盖了乡村田野上那些古老而温情的仪式。我们少了吃七宝羹的耐心,少了戴人胜的兴致,更少了登高望远的闲情逸致。取而代之的,是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是应对各种职场挑战的焦虑。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进步,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一种文化的失落。

有时候我会忍不住想,是不是我们丢失了某些重要的东西?那些曾经维系着我们和祖先情感联结的仪式感,是不是正在一点点地消逝?那些关于人日节禁忌,比如不骂人、不争吵,保持和睦,这其实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善意提醒,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如今这个戾气稍重的社会,如果能重新捡起这份温柔与宽容,是不是会少一些争执,多一些理解?

我并不觉得所有传统都必须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那是不现实的,也脱离了现代生活。但我真心希望,我们能从这些古老的习俗中,汲取到那些跨越时空的智慧和温情。初七人日节,它不单单是一个日期,它是一个符号,提醒我们:作为人,我们从何而来,我们又该如何去生活。它教会我们敬畏生命,珍视团圆,保持善良,并且,用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迎接新的一年。

所以,下次当初七到来的时候,也许你不能吃到奶奶亲手做的七宝羹,也许你没有机会登高望远赋诗一首,但至少,我希望你能停下匆匆的脚步,哪怕只是片刻。给家人一个温暖的拥抱,对朋友说声感谢,或者,干脆给自己一个微笑,祝自己一句“生日快乐”。因为,在这一天,我们都是寿星,我们都值得被善待。这种内在的庆祝,这种对自己和身边人的关怀,远比任何形式上的仪式都来得重要,也更贴合人日节的核心精神。

文化传承,从来不是僵死的教条,它是活生生的情感连接,是潜移默化的价值观传递。初七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此吧——在现代生活的喧嚣中,为我们留下一片可以追忆、可以思考、可以温情的角落。它像一棵老树,虽然枝叶可能不像过去那样繁茂,但根系却依然深扎在这片土地上,默默地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而我们,作为这棵树下的行人,偶尔停下来,闻一闻它散发出的古老芬芳,感受一下它传递的生命力量,也算是对它最好的敬意了。不是吗?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