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这东西,挺怪的。大部分时候,它就像流水,哗啦一下就过去了,无声无息,抓不住一点痕迹。可有些日子,它偏偏就像河床里嵌得死死的石头,每年流水经过,都得为它拐个弯,激起一圈涟漪。你问我,10月15日是什么日子? 这个问题,就像往平静的水面丢了块不大不小的石子,噗通一声,漾开的圈,比想象中要多得多。
它不是那种锣鼓喧天、普天同庆的大节。你可能根本不会在日历上给它画个圈。但它就那么静静地待在那儿,像个沉默的观察者,身上贴满了不同维度的标签,每一个都指向一个我们或许熟悉、或许陌生的世界。
最广为人知的一个身份,恐怕是国际盲人节,也叫“白手杖安全日”。
说真的,每次在街上看到手持白杖、笃笃笃敲着地面缓缓前行的人,我的心都会被一种复杂的情绪攫住。那根白色的手杖,与其说是一根简单的棍子,不如说是一种宣言,一种延伸。它是黑暗中的探路者,是手臂的延伸,更是感官的延伸。每一次敲击,都是一次与这个世界的对话,一次确认,一次勇敢的探索。那清脆的“笃笃”声,是他们的语言,翻译过来就是:“我在这里,我正独立地行走,请看见我,也请尊重我的路。”
我们这些用眼睛看世界的人,太容易把光明当成理所当然。我们抱怨堵车,却没想过有人连红绿灯的颜色都无法分辨;我们吐槽地铁拥挤,却没想过有人要依靠嗅觉、听觉和触觉,在人潮中摸索出一条回家的路。国际盲人节的存在,不是为了博取同情,绝不是。它更像一个响亮的提醒,提醒我们这些“明眼人”,去审视我们亲手构建的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到底友不友好?那些本应畅通无阻的盲道,被共享单车、被小摊小贩、被随意停放的汽车堵得严严实实的时候,那根白色的手杖,该是多么的无助和愤怒。所以,这一天,是关于看见“看不见”的一天。
但你以为10月15日就这点事儿?天真了。
它还有一个特别“接地气”的身份——全球洗手日。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过于朴素?甚至有点好笑?洗手,这件我们每天都要做无数次、从小被念叨到大的事,居然也值得拥有一个“全球日”?是的,值得。这件小事,在几年前,可是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了我们对抗看不见敌人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
我至今还记得那种感觉,从外面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冲向洗手池,拧开水龙头,挤上洗手液,仔仔细细地搓揉每一个指缝、指尖、手腕。水流冲走泡沫的瞬间,带走的不仅仅是污垢,更是一种深层的焦虑。那是一种仪式感,一种用最简单的方式,重新夺回生活掌控权的仪式。全球洗手日,它让我们重新认识到,最伟大的防守,往往源于最微小的习惯。它关乎健康,关乎生命,关乎一种对自我和他人的责任感。你看,又是“看不见”,这次是看不见的细菌和病毒。10月15日这一天,似乎总在跟我们聊“看见”与“看不见”的辩证法。
如果说前面两个是关于‘看见’与‘看不见’的物理世界,那接下来这位,就要聊聊精神世界的‘看见’了。
1844年的10月15日,一个婴儿在德国普鲁士的一个小镇呱呱坠地。他叫弗里德里希·尼采。对,就是那个留着浓密大胡子,眼神能穿透你灵魂,宣称“上帝已死”的男人。他的生日,给10月15日涂上了一层浓得化不开的哲学底色。
尼采这家伙,是个猛人。他用一把思想的锤子,把我们习以为常的道德、信仰、价值观敲了个粉碎。他告诉你,别再当温顺的绵羊了,要成为“超人”,要拥抱权力意志,要在人生的无意义中创造出属于你自己的意义。他的话,像惊雷,像闪电,劈开了很多人的精神世界。读他的书,有时候会觉得畅快淋漓,有时候又会觉得痛苦万分,因为他逼着你去看那些你一直回避的东西——人性的深渊、价值的虚无、存在的孤独。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意义变得廉价的时代,回头再看看尼采,反而觉得格外清醒。他就像那个站在悬崖边上,指着深渊对你大笑的疯子,而我们,都在这深渊之上,摇摇欲坠地走着钢丝。10月15日,因为尼采的诞生,成了一个适合向内探索、审视自我灵魂的日子。
还没完。
时间的坐标拉回到我们身边,还有一个名字,每到这一天,总会被很多人轻轻念起。他叫乔任梁。一个爱笑的、喜欢粉色的、用音乐和表演给我们带来过快乐的大男孩。他的生日,也是10月15日。
他的离开,像一根刺,扎在了很多人心里。它让我们第一次如此真切地、大规模地意识到,原来微笑的背后,可以藏着那么深的痛苦;原来光鲜亮丽的背后,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和挣扎。他的故事,再一次把“看不见”的斗争摆在了台面上——这一次,是关于心理健康的。我们看得见他的作品,看得见他的笑容,却看不见他内心的风暴。
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正视抑郁症,开始讨论心理健康,开始学着去理解那些“看起来好好的,怎么就想不开了”的人。他的生日,成了一个温柔的提醒,提醒我们去关心身边人的情绪,去看见那些沉默的求救信号,去告诉每一个在黑暗中挣扎的灵魂:“你不是一个人。”
所以,你看,10月15日是什么日子?
它是一个折叠空间。在这一天里,看得见的世界和看不见的世界,物理的感知和精神的求索,宏大的公共卫生议题和个体生命深处的悲欢,被奇妙地折叠在了一起。
它是关于独立与尊重的一天(国际盲人节),是关于洁净与守护的一天(全球洗手日),是关于颠覆与重塑的一天(尼采诞辰),也是关于纪念与理解的一天。
这一天,什么也没发生,又好像什么都发生了。它就像我们生命中任何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只要你愿意俯下身,仔细聆听,就能听到来自不同时空、不同维度的回响。
所以,当你再问起10月15日是什么日子,或许答案,就在你自己的心里。你今天,“看见”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