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那一天:2013年11月13日是什么日子?一个时代的切片


2013年11月13日,嗯,让我想想。

一个普通的星期三。

北方的风应该已经很硬了,吹在脸上像小刀子,南方可能还留着点秋天的尾巴,湿漉漉的,不那么情愿地进入冬天。你还记得吗?那天你穿了什么衣服,午饭吃了什么,是不是也和当时的我一样,觉得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平淡得像杯白开水。

可现在回头看,那杯水里,其实溶解了太多东西,只是我们当时没尝出来。

那天,整个中国的空气里都飘着两个味道。一个,是极度严肃、宏大叙事的味道。就在前一天,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所以到了13号这一天,所有的新闻客户端、报纸头条、电视评论节目,全都在疯狂解读那份公报。“全面深化改革”这六个字,像一个巨大的印章,盖在了2013年的日历上。什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什么“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这些词儿,对于当时的我,一个刚工作没多久的年轻人来说,老实说,有点远,有点隔着雾。我就感觉,哦,国家要有大动作了,未来可能要变了。怎么变?不知道。但那种感觉,那种一个时代似乎要在你眼前缓缓转向的沉重感,是真实存在的。

而另一个味道,则是完全相反的,是狂热的、草根的、属于荷尔蒙的味道。就在几天前,11月9日的晚上,广州恒大亚冠夺冠了!那是中国足球在职业化之后,第一次站上亚洲之巅。里皮那个意大利老头儿,孔卡、穆里奇、埃尔克森这“南美三叉戟”,简直就是神。所以到了13号,那股兴奋劲儿根本没过去。大学宿舍里,哥几个的卧谈会肯定还在复盘决赛的每一个进球;办公室里,但凡有俩球迷凑一块,聊的也绝对是这个。那种纯粹的、集体的狂欢,跟“深化改革”那种宏大但疏远的感觉,形成了特别奇妙的对冲。我们一边在手机上划过那些深奥的政策解读,一边在微博上转发着恒大捧杯的各种照片和段子。

这就是2013年11月13日最真实的底色:一半是庙堂之高的宏图伟略,一半是江湖之远的快意恩仇。

但生活,从来不只是头条新闻。

把镜头拉近,拉到我们每个人的手上。那时候,你手里攥着的是什么手机?很可能是iPhone 5s吧?那款“土豪金”刚刚发布没多久,成了新的街机,拿在手里感觉自己都bling bling的。微信,当然已经有了,但“朋友圈”还没像现在这样,被微商、广告和工作信息彻底占领。我们还在很真诚地分享自己的生活,发一张傍晚的火烧云,配一句现在看来有点矫情的歌词。微信公众号刚刚兴起,我们开始习惯每天睡前刷几篇深度长文。哦对了,那年夏天微信带起来的“打飞机”游戏,热度可能刚过,但那种全民参与一个简单小游戏的记忆,还新鲜着呢。

再把耳朵凑近,听听那一年大街小巷都在放什么歌?“爸比,你会唱小星星吗?” 《爸爸去哪儿》这首歌,简直是魔音灌耳。那个综艺节目,火得一塌糊涂。2013年11月13日那天,应该正好播到中间几期,全国人民都在津津有味地看林志颖、郭涛那几个明星笨手笨脚地带娃。Kimi、天天、王诗龄,成了那年最红的“国民萌娃”。我们讨论着他们的可爱,模仿着他们的金句,那种温情和治愈,冲淡了许多生活里的疲惫。

所以你看,2013年11月13日是什么日子

它是一个坐标。

在那一天,宏大的国家叙事和琐碎的个人生活,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交织在一起。我们关心着改革的巨轮将驶向何方,也为一场足球的胜利而热泪盈眶;我们追逐着最新款的智能手机,也在为一个亲子节目哈哈大笑。

那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可能性的年份。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正汹涌而来,一切都感觉是新的,一切都好像有机会。那时候的创业咖啡馆里,可能还没那么多“风口”和“赛道”的黑话,但充满了真正的激情。我们对未来,有迷茫,但更多的是一种朴素的乐观。觉得只要努力,日子总会越来越好。

现在,时间过去这么多年,我们再回头看2013年11月13日,它就像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的人,是我们,又好像不是我们。那时的我们更年轻,更简单,烦恼也更纯粹。我们不会想到,后来的世界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那天,也许你刚刚失恋,在寒风里哭得一塌糊涂;也许你拿到了第一笔奖金,正计划着一场旅行;也许你和朋友在一家小馆子里,就着几瓶啤酒,胡吹海侃着不着边际的梦想。

无论如何,那一天都真实地存在过。它不是历史书上一个冰冷的日期,而是由我们无数人的呼吸、心跳、欢笑和泪水构成的,一个温热的、有血有肉的瞬间。

它是一个普通的星期三,但它也是我们再也回不去的,闪闪发光的昨天。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