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耳欲聋!今天什么日子都放放炮,谁能告诉我这究竟是为何?


又来了。下午三点,猝不及防的“砰——!”一声巨响,把我从半梦半醒的午后小憩中生生拽了出来。紧接着,是一串更为密集的“噼里啪啦,轰轰隆隆”的连环炸响,就好像整个世界都突然被撕开一道口子,火药味儿直往鼻子里钻,窗户都跟着微微颤抖。我条件反射地坐起身,先是吓一跳,然后,心里那股子莫名其妙的烦躁,又升腾起来了。

你说,要是过年,那是理所当然,年味儿嘛,没有鞭炮总觉得缺点什么。要是谁家办喜事,娶亲嫁女,放个炮仗冲冲喜,那也无可厚非,沾沾人家的喜气。甚至,就是哪家新店开张,图个吉利,也勉强能理解。可现在是什么时候?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周三下午!阳光明媚,微风不燥,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大家都在按部就班地过日子呢。你突然这么来一嗓子,你图什么?图个乐呵?那可真是把别人的清净,踩在脚底下乐呵了。

这阵仗,最近真是越来越频繁了。我住的这个小区,靠着一片老旧的城中村。那片区域,说实话,传统习俗保留得特别“完整”。以前吧,也就过年过节、红白喜事能听到点动静,那都是有数的。你心里也明白,哦,是这个日子,该有这响儿。可现在呢?今天什么日子都放炮,真是印证了这句话。有时候是清晨七点,一串巨响直接把你从甜梦里炸醒,仿佛在宣告新的一天从“炮”开始。有时候是晚上九十点,家里孩子刚哄睡着,又是一阵“轰隆”,小家伙一激灵,哭着醒来,我这火气蹭地一下就上来了。你还不能骂街,你骂谁?人家在家放自己的炮,你管得着吗?道理上是管不着,情感上可憋屈得要命。

我常常就纳闷,这到底是图个什么?是真的有什么我们这些“外来人”不知道的“好日子”吗?还是说,这已经变成了一种惯性使然,或者说,习惯成自然?就好像买新车要挂红布一样,成了某种仪式感,没有它就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可这仪式感,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点吧?那浓烈的硝烟味儿,久久不散,飘进窗户,呛得人直咳嗽。空气质量本来就时好时坏,你再这么添一把“火”,真的好吗?

还有那震耳欲聋的声响,对我这种神经衰弱的人简直是酷刑。我有个朋友,他家养了条金毛,每次炮声一响,那狗就吓得直往床底下钻,浑身哆嗦。好几次,他都气得想去理论,但想想,又觉得何必呢?跟人吵一架,说不定矛盾更深,下次人家放得更起劲。就只能自己受着,或者,戴上降噪耳机,假装什么都没发生。可那心里的无名火,是降噪耳机也消除不了的。

我不是一个排斥传统文化的人,相反,我觉得很多老物件、老习俗都有它独特的美感和存在的意义。比如春节的鞭炮,那是辞旧迎新的仪式感,是热热闹闹的年味儿。但凡事总得有个度吧?现代社会,城市生活的节奏和要求已经和过去大相径庭了。我们追求文明,追求和谐,追求环保,追求彼此的尊重。你这肆无忌惮的放炮行为,在很多时候,就是一种扰民,一种对公共空间和公共秩序的侵犯。

我记得小时候,过年放鞭炮那可是大事件。不是你想放就能放的,得有大人带着,小心翼翼地,生怕伤着自己。而且鞭炮种类也没那么多,数量也有限。现在呢?各种大型烟花连环巨响,动辄就是好几箱。那音量,简直可以媲美小型爆炸了。这变化,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不敢妄下定论,但我知道,我的耳朵和我的肺,都觉得不是什么好事。

有次,我实在忍不住了,在小区业主群里提了一嘴。本以为会得到一片附和,结果呢,几位老派的业主立马跳出来说:“这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你懂什么叫年味儿?你懂什么叫喜庆?就你们这些年轻人,什么都嫌吵,什么都嫌污染!”我当时就无语了。这根本不是懂不懂年味儿的问题,这是分寸感公共意识的问题。不是所有的“老祖宗传下来的”,都必须在任何时代、任何地点,以最原始、最粗犷的方式继续保留。我们穿的衣服变了,吃的饭变了,住的房子变了,为什么在这些影响公共利益的事情上,就不能有点与时俱进的调整呢?

后来,我试着去了解了一下。听小区里一个老大爷说,他们村里有户人家,最近两年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每次签个大单,或者完成一笔不错的交易,就喜欢放一串大炮仗庆祝。图个旺气,图个财源滚滚。还有的,可能是家里办了个什么小聚会,或者孩子考了个好成绩,哪怕是家里添置了件大件电器,都要放两串。他们觉得这是喜事临门,是表达喜悦的一种方式。

听到这些,我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我理解那种想把喜悦分享出去的心情,也理解那些祈求好运的愿望。谁不希望自己生活顺遂,财源广进呢?可另一方面,这种表达方式,是不是真的只顾了自己的一方天地,而忽略了周遭环境?你的喜悦,成了我的惊吓;你的旺气,成了我的烦躁;你的财源滚滚,带来的却是我的噪音污染空气污染。这难道是一种公平的交换吗?

我甚至开始观察,发现放炮的人群,似乎也有些规律。他们往往是那些相对而言,对公共规则集体利益不那么敏感的群体。或者说,他们的个人感受传统观念,远大于他们对现代城市规范的认同。他们或许觉得,我花钱买的鞭炮,我在自己的地盘放,碍着谁了?殊不知,这声音的传播,这烟雾的扩散,根本就没有地域限制。它们会像无形的触手,伸向每一个角落,影响到每一个无辜的旁观者。

我不是在呼吁完全禁止鞭炮,那也不现实,也不符合某些传统情感。但至少,能不能有点自律?能不能有点换位思考?在不是法定节假日,不是全民公认的喜庆日子时,能不能就收敛一些?或者,去一些远离居民区、空旷的地方放?这城市,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我们都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彼此之间,总得有那么一点默契和尊重吧。

所以,每当那震耳欲聋的炮声再次响起,我总会习惯性地皱眉。然后,摇摇头,叹口气。我不知道这是谁家又有什么“大喜事”了,也不知道这炮声背后,寄托了多少朴素的愿望。但我更想知道的是,在现代文明传统习俗的拉扯中,我们到底该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关于“今天什么日子都放炮”的困惑,或许正是城市化进程中,很多文化冲突生活习惯差异的一个缩影。只希望,总有一天,我们能学会更好地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让这城市的响动,更多的是欢声笑语,而不是那突兀而恼人的炮声。那样,我的午后小憩,才能真正安静下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