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觉得,12月23号,这个日子,有点尴尬?
它夹在工作日的尾巴和普世狂欢的平安夜之间,像一个不尴不尬的序章。空气里已经弥漫着松针和糖霜的味道,橱窗里的彩灯闪得人心痒,每个人的手机都在叮叮作响,约着后天的饭局和派对。但今天,就是今天,12月23日,它是什么?
它是一个巨大的、深不见底的“准备”。
它是平安夜前夜。这个称呼本身就带着一种从属感,仿佛它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为了衬托明天的光芒万丈。它是舞台拉开帷幕前最后的那一秒黑暗,是歌手清嗓子的那一声轻咳,是烟花蹿上天际,引信燃烧殆尽前的最后一点火星。
所有人都憋着一口气。办公室里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敲键盘的声音都好像轻快了些,夹杂着“礼物买了吗?”“去哪儿玩?”的窃窃私语。外卖订单里,苹果和橙子的销量悄悄爬升。每个人都心照不P宣地进入了一种“预备备”的状态。工作?哎,能推到年后的就别今天干了。心情,早已飞到了两天后的烛光晚餐和交换礼物的惊喜里。
所以,如果你问12月23什么日子,对大多数都市人来说,它是一个大型的、集体的“灵魂出窍日”。肉身还在工位上,精神已经开始彩排。
但是,且慢。
对于一小撮特立独行的文化“异教徒”来说,12月23什么日子?答案只有一个:Festivus!
没错,就是那个源自经典美剧《宋飞正传》的、反商业化、反传统、充满戏谑精神的“凡人节”。这一天,你不需要圣诞树,只需要一根光秃秃的铝管,因为它“极高的强度重量比”象征着节日的精神内核——务实,且没啥装饰废话。
Festivus有两个核心环节,我觉得简直是天才般的发明。
第一个叫“Airing of Grievances”(积怨大吐槽)。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不是互道祝福,而是开始疯狂吐槽过去一年里彼此让自己多么失望。你想想,这简直是给所有积攒了一年家庭矛盾的人一个官方的宣泄出口!比任何心理疏导都来得痛快。
第二个叫“Feats of Strength”(力量大比拼)。通常是家主挑选一个人进行摔跤比赛,只有当家主被摔倒在地,节日才算正式结束。这股子原始的、哭笑不得的劲儿,简直是对所有温情脉脉、你好我好的传统节日的终极嘲讽。
所以,当你看到有人在12月23日扛着一根金属杆子回家,别惊讶,他可能不是去通下水道的,他是在过一个属于自己的、硬核的、绝对不温情的节日。
当然,Festivus是属于少数人的狂欢。对更多的人来说,12月23日是最后的战场。
是各大商场里,那些和我一样拖延症晚期的患者,进行“礼物绝地求生”的最后时刻。你能看到一张张写满焦虑的脸,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间穿梭,眼神精准而绝望。导购员们的声音已经嘶哑,但依然保持着职业假笑,为你推荐着那些“绝对不会出错”的礼盒。空气中弥漫着香水、皮革和爆米花的混合气味,裹挟着一种“再不买就来不及了”的末日恐慌。
这也是快递小哥们脸上的疲惫与决绝,达到顶峰的一天。他们的电动车像城市里的游牧骑兵,驮着一个个写满期待的包裹,在车水马龙中杀出一条血路。每一个顺利签收的背后,都是一场与时间和拥堵的赛跑。
你以为这一天只配给平安夜当垫脚石?那可就小瞧它了。
把时间的指针往回拨。1913年的12月23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成立。是的,就是那个掌控着美元、一举一动都能让全球经济抖三抖的美联储。就在这个我们忙着打包苹果、准备袜子的日子,历史上正上演着何等波澜壮阔的大戏。
再往前,1948年的12月23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的东条英机等7名日本甲级战犯,在东京被执行绞刑。历史的沉重和节日的轻快,在这一天形成了诡异的交叠。当我们享受着和平年代的消费狂欢时,不该忘记,在同样的日子里,正义曾以何种方式得到伸张。
所以,12月23什么日子?
它是一个复合体。它既是未来的序曲,也是历史的回响。
对我个人而言,它更像是一个暂停键。
在一年即将燃尽的最后时刻,在所有人都朝着那个叫做“圣诞”和“新年”的终点线狂奔时,12月23日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缓冲。它不像平安夜那样被赋予了太多的仪式感,也不像圣诞节那样需要你盛装出席。
你可以用这一天,安安静静地,把散落了一年的思绪,重新整理一下。
这一年,你过得怎么样?年初立下的flag,是迎风飘扬还是已经倒地蒙尘?KPI的追魂索还在身后紧逼吗?那个说好要联系的老朋友,是不是还静静地躺在你的联系人列表里?
这一天,很适合做一次自我的“积怨大吐槽”,不是对别人,而是对自己。跟那个懒惰的、拖延的、不够勇敢的自己,来一场灵魂深处的摔跤。
天色暗得越来越早,冬至刚刚过去,黑夜最漫长的一段时光。窗外的冷风呼啸,屋里的暖气却很足。泡上一杯热可可,或者倒上一小杯威士忌,看着街上匆忙的人流和闪烁的霓虹,你会突然觉得,这个不属于任何节日的日子,才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
它是一个坐标,标记着结束与开始之间那段最微妙的距离。
明天,就是平安夜了。但今天,12月23日,是独属于我们和自己内心对话的,一个珍贵的、被低估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