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是什么日子?一个被遗忘的纪念日与购物狂欢前夜


你问我12.11是什么日子?这问题真有点意思。它不像那些被商家炒得火热,或者被日历标红的节庆,高调地戳在你眼前。12月11日,它就那么安静地待着,夹在年末的喧嚣和匆忙里,像一个沉默寡言的路人。

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哦,双十二前一天嘛!”

没错,这大概是它如今最“扎眼”的一个身份了。空气里已经弥漫着那种熟悉的、蠢蠢欲动的味道。你的手机APP,是不是早就给你推送了无数“预热”消息?那些小红点,跟催命符似的,在你屏幕的角落里闪烁。购物车里,那些被你反复审视、犹豫不决的宝贝,仿佛在进行着最后的低吼,等待着午夜钟声的救赎。双十二的序曲,在12.11这一天,被弹奏得最为响亮。欲望在预热,钱包在颤抖。这是一个被商业逻辑重新定义的“前夜”,一个为消费主义献祭的普通工作日。

但,这就完了吗?当然不。

把时间的指针往回拨,拨到一个对很多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的年份——2001。就在那一年的12月11日,一件彻底改变了后来二十年中国面貌的大事发生了。那天,经过了长达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正式签署文件,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第143个成员。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这九个字,今天读起来,可能很多人已经没什么感觉了。太平淡了,像历史教科书里的一行铅字。但对于我们这一代,以及我们的父辈来说,这九个字背后,是滚烫的时代记忆,是翻天覆地的巨变。你还记得吗?那会儿,“Made in China”的标签刚刚开始理直气壮地走向世界;那会儿,我们穿着的确良衬衫,看着黑白电视,能买到一双耐克鞋,是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好久的事情;那会儿,外资企业还是个新鲜词,能进“外企”工作,是光宗耀祖的荣耀。

WTO,像一把钥匙,猛地一下,打开了一扇我们之前只是在门缝里窥探的大门。世界的风,就这么呼啸着灌了进来。机会、挑战、冲击、迷茫……所有的情绪都搅在一起。我们开始习惯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进口食品,习惯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国外的品牌,也习惯了那种被时代洪流推着、不得不加速奔跑的宿命感。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场全球化浪潮里的亲历者。这个国家惊人的发展速度,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轨迹,都和二十多年前的这个12.11,有着千丝万缕、无法割裂的联系。

所以,你看,多讽刺。二十多年前的这一天,我们打开大门拥抱世界,是为了“卖卖卖”和“买买买”;二十多年后的这一天,我们被消费的欲望裹挟,依然是为了“卖卖卖”和“买买买”。只是,当年的宏大叙事,如今已经碎成了每个人购物车里的具体商品。当年的激动与彷徨,也早已被“满减折扣”和“限时秒杀”的喧嚣所覆盖。

这个日子,就这样被折叠了。历史的厚重被消费的轻盈压在了底下,几乎快要让人喘不过气。

还没完。

请你把目光从手机屏幕上移开,从宏大的历史叙事里抽身,望向窗外。如果你所在的城市足够幸运,能看到远方的山峦,那就看看它。因为,12.11还有一个温柔而坚定的名字——国际山地日

这是联合国为了呼吁人们关注山区生态、保护山地生物多样性、改善山区居民生活而设立的日子。山,这个意象,对我们来说太熟悉了。它沉默、巍峨、亘古不变。它既是地理上的存在,也是我们文化和精神中的图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抱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归隐,“愚公移山”是意志。

在这样一个日子里,我们被提醒,要去看看那些并非为了被征服,而是为了给予我们庇护和启示的山。它们是地球的脊梁,是江河的源头,是无数生命的家园。但在今天,它们也面临着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的威胁。这个纪念日,不是为了让你去爬山打卡,而是希望你在为购物车里的商品心动时,也能分一丝心神,去想想那些远离尘嚣的、沉默的守护者。想想我们脚下的这颗星球,想想那些比我们的欲望更长久、更重要的东西。

所以,现在你再看12.11是什么日子

它是一个三棱镜。

一面,映照出我们当下最真实、最浮躁的消费景观,是双十二购物狂欢的前奏;
一面,反射出改变了我们国运和个人命运的厚重历史,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纪念日;
另一面,则透射出一种对自然、对本源的关怀与敬畏,是安静的国际山地日

一个普通的日子,就这样被赋予了如此复杂、甚至有些冲突的内涵。它像一个微缩的隐喻,把我们这个时代的喧嚣与沉默、激进与回望、物质与精神,全都浓缩在了这24小时里。

下一次,当12月11日到来时,在你清空购物车之前,或许可以花一分钟,想一想。想一想二十多年前那个寒冷的冬日,我们是如何迈出那关键一步的;再抬头,看一看远方(哪怕是想象中的)那座沉默的山。

这会让你觉得,这一天,不止于买买买。它有更深的颗粒感,和更值得回味的余温。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