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号是什么日子?一个改变世界的普通日子,你绝对想不到


1.9号是什么日子

一个平平无奇的日子,对吧?

元旦的狂欢劲儿已经彻底过去了,宿醉的人醒了,跨年的烟花也凉透了。春节呢,还隔着一层不远不近的雾,看得见,摸不着,那种期盼还没来得及发酵成具体的焦急。所以1月9号,它就卡在这么一个青黄不接的当口。冷,是真的冷。天色也总是灰蒙蒙的,像是被旧报纸浸湿了的颜色。办公室里的暖气开得人昏昏欲睡,电脑右下角的时间慢吞吞地爬,好像比任何时候都更缺乏生命力。

大多数人的1月9号,可能就是这样。普通的工作日,普通的通勤,普通的午餐。地铁里的人们脸上没什么表情,耳机里播放着各自的清单,世界安静得只剩下车轮摩擦轨道的噪音。它不是任何一个法定假日,没有需要庆祝的理由,也没有值得纪念的传统。你问十个人,九个半可能都得掏出手机看一眼日历,然后耸耸肩,告诉你:“就……星期二啊。”

但偏偏就是这么一个乏善可陈的日子,在十几年前,撬动了世界。

说真的,你还记得那个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吗?

那是个物理按键的天下。诺基亚的九宫格键盘上,每个按键都被拇指磨得油光锃亮,我们用它盲打短信,速度快得能飞出火星子。那是个“一机一能”的时代。听歌,我们得揣着个沉甸甸的MP3,里面塞满了从电脑上辛辛苦苦下载的、音质参差不齐的歌曲;拍照,得有台数码相机,像素在今天看来简直不值一提,但每次按下快门都充满仪式感;出门认路,要么靠嘴问,要么就得提前在电脑上查好地图,打印出来,揣在兜里,像一张寻宝图。

那时候,世界是分散的。我们的生活,被各种各样的设备切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孤岛。

然后,2007年的1月9日,一个穿着黑色高领毛衣、蓝色牛仔裤的男人,站在了Macworld的舞台上。他叫乔布斯

他说,他要发布三款革命性的产品:一个大屏触控的iPod,一部革命性的手机,和一个突破性的互联网通讯设备。然后,他顿了顿,台下的人屏息以待。他重复了一遍又一遍,最后揭晓谜底:这不是三款独立的设备。

这是一个设备。

它的名字,叫 iPhone

就在那天,就在1.9号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里,一个全新的世界,被悄无声息地打开了一道裂缝。

我敢打赌,当时坐在台下的大多数人,甚至包括那些资深的科技记者,都未必能完全预料到这块小小的玻璃板将在未来十年里掀起怎样惊世骇俗的滔天巨浪。他们或许惊叹于那流畅的滑动解锁,那多点触控的缩放,但他们可能无法想象,这东西将如何彻底重塑我们的社交方式、消费习惯、娱乐生活,甚至是我们的思维模式。

iPhone的诞生,让1.9号是什么日子这个问题,从此有了一个无法被绕开的坐标。

它不再仅仅是日历上一个冰冷的数字。它是一个时代的开端,一个旧世界的墓志铭。从那天起,“在线”不再是一个需要拨号、需要坐在电脑前的状态,它变成了我们每个人的默认设置。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密度,像瀑布一样冲刷着我们的感官。我们和远方的朋友联系得前所未有的紧密,却也和身边的人隔得前所未有的遥远。

我们低头看它,用它连接世界,也被它隔绝于身边。我们用它记录下生活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却也常常因为忙于记录而错过了真正的体验。它给了我们无尽的便利,也给我们套上了数字化的镣铐。

有时候我在想,这种感觉很奇妙。一个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人类进程的事件,它的纪念日,却如此低调,如此不为人知。我们庆祝那些古老的节日,纪念那些伟大的战争与和平,却对这个真正定义了我们当下生活的日子,习以为常,甚至浑然不觉。

或许,这恰恰是它最深刻的影响力所在吧。它已经不是一个“事件”,而是我们生活的“背景板”,是我们呼吸的“空气”。你不会每天都去思考空气的存在,但你一秒钟也离不开它。

所以,下一次,当1月9日再次来临,当你觉得这一天和往常一样平淡无奇时,不妨低头看看你手中的那个小东西。感受一下它冰凉的金属边框,和温润的玻璃屏幕。

想一想,在没有它的世界里,你会如何度过这一天?你会在上班路上看报纸还是听广播?你会如何打发午休的时间?晚上回家,你会和家人朋友聊些什么?

1.9号是什么日子

它可能只是你新年计划执行的第九天,可能只是发薪日前的某个普通星期二。

但它也是一个提醒。提醒我们,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多么年轻,我们习以为常的一切又是多么脆弱和崭新。提醒我们,那些看似最坚不可摧的日常,可能在任何一个不起眼的日子里,被一个天才的疯狂想法,彻底颠覆。

它什么也不是。它又什么都是。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