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4日是什么日子?
这个问题,若是扔给搜索引擎,它会飞快地甩给你一个标准答案。但对我来说,这串数字绝不是一行冰冷的历史记录。它是一个坐标点。一个在时间的洪流里,闪着独特光芒的记忆锚点。
那天,空气里似乎还带着春末最后的一丝微凉,社交媒体上却早已是一片滚烫的沸腾。因为一个全新的名词,在这一天被正式确立,并且从此以后,年复一年地被我们重温、提起、致敬。那就是——中国航天日。
没错,2016年4月24日,正是我们国家首个“中国航天日”。
为什么是这一天?这个日期的选定,本身就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浪漫对话。它像一条无形的线,一头牵着1970年戈壁滩上的风沙与轰鸣,另一头连着2016年无数年轻人手机屏幕上闪烁的光,将几代人的光荣与梦想,悄然串联。
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狠狠地拨回到1970年的4月24日。
那一天,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托举着一颗叫做“东方红一号”的卫星,刺破苍穹。当那熟悉的《东方红》乐曲,通过电波,从浩瀚无垠的宇宙深处传回地球,传遍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时,那份激动,那份自豪,是今天我们隔着屏幕、看着那些充满颗粒感的老旧影像,依然能感受到的,直抵人心的震撼。
那不仅仅是一颗卫星。那是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在经历了百年沉浮之后,向宇宙发出的第一声问候。它用一种最嘹亮、最无可辩驳的方式,向全世界宣告:我们来了。
所以,你看,2016年4月24日这个日子的设立,是多么的用心良苦。它不是一个凭空捏造的纪念日,而是一次深情的回溯。它让我们在每一个春天的这个时刻,都能重新触摸到那段峥嵘岁月的脉搏,去感受前辈们“手可摘星辰”的豪情与壮志。
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2016年那一天的情形。
各种关于中国航天的纪录片、老照片、科普文章,在朋友圈和微博上被疯狂转发。我们这些平时习惯了低头刷着娱乐八卦的年轻人,在那一天,不约而同地抬起了头,望向那片似乎从未如此亲近过的星空。我们讨论着杨利伟出舱时挥舞国旗的瞬间,讨论着“嫦娥”奔月的千年神话如何变为现实,讨论着未来我们自己的空间站,会是怎样一番壮丽景象。
那是一种集体性的、被点燃的骄傲感。一种“原来我们这么牛”的、朴素而又真挚的情感共鸣。中国航天日的设立,就像一个开关,瞬间激活了深藏在我们血脉里的,对于探索、对于未知、对于更广阔世界的渴望。
然而,记忆之所以有趣,就在于它的多层次和复杂性。
如果说“中国航天日”是2016年4月24日的A面,是宏大叙事,是家国情怀。那么,对于当时全球无数的剧迷来说,这一天还有着截然不同的B面。
你还记得那天你在做什么吗?
或许你和我一样。
那一天,还是全球现象级神剧《权力的游戏》第六季开播的日子!
多么奇妙的交汇!
一边是仰望星辰大海,我们的征途是宇宙;另一边是俯瞰维斯特洛大陆,凛冬将至,血火同源。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我还是个大学生,在宿舍里,我的笔记本电脑屏幕被分成了两半。左边,是央视新闻里重播的“东方红一号”发射的珍贵影像,激昂的音乐让人热血沸腾;右边,则是刚刚刷新出来的资源,雪诺是死是活的巨大悬念,正牵动着亿万观众的心。
这种感觉太魔幻了。
现实中的国家力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向着更遥远的深空进发;而虚拟世界里的权力纷争,则用精妙的剧情和庞大的世界观,构建了另一个精神上的“宇宙”。它们在2016年4月24日这一天,以一种毫不违和的方式,同时占据了我的注意力。
我甚至觉得,这两件事背后,隐隐有一种共通的精神内核。
航天事业是什么?是在已知世界的边缘,向着未知进行勇敢的探索。它需要精确的计算、无畏的勇气和几代人薪火相传的坚持。
而《权力的游戏》这样的史诗作品呢?它同样是在构建一个庞大的未知世界,探索人性中最深邃的欲望、忠诚、背叛与荣耀。它也需要创作者超凡的想象力和对复杂人性洞若观火的把握。
一个向外探索物理的边界,一个向内探索人性的边界。
所以,2016年4月24日是什么日子?
它是一个开始。是我们正式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纪念与展望星空探索的节日。它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去了解那些默默无闻的航天人,去理解“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这十六个字背后,究竟是何等沉甸甸的分量。
它也是一个奇妙的文化交点。是东方大国的航天梦,与西方世界的奇幻史诗,在同一个时间节点上的不期而遇。它提醒着我们,生活在一个多么精彩、多元、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一边为祖国的成就心潮澎湃,一边为异域的 fictional aracters 命运扼腕叹息。我们的情感,我们的关注点,从未如此丰富和立体。
从2016年到今天,又过去了好几年。我们的“天宫”空间站已经在头顶的轨道上安然运行,我们的“祝融号”火星车在红色星球上留下了中国印记。每年的4月24日,中国航天日的庆祝活动都愈发盛大,它已经成为了一个固定的仪式,一个属于科技与梦想的嘉年华。
而《权力的游戏》也早已完结,留给世界一声悠长的叹息。
但那个日子,那个2016年4月24日,却永远地定格在了那里。它像一枚琥珀,封存了那个春天我们对于星空和远方的所有想象,也包裹着我们对于一个虚构世界的痴迷与热情。
它告诉我,宏大的历史进程,最终总是由无数个体的、鲜活的、甚至有些矛盾的日常记忆所构成的。而这,或许才是一段岁月,最真实、最迷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