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日历又跳了一下,9.27号。要不是特意去翻,这个日子就跟无数个普通日子一样,就这么滑过去了,悄无声息的。但你只要稍微用指尖那么一点,往深处探一探,就会发现,嘿,这一天可真不简单。它像一个时间的魔方,每一面都转出了不一样的风景。
对于大多数人,或者说,对于那些心里永远揣着一张世界地图、护照本上的戳印比日记本还厚的人来说,9月27号,首先意味着世界旅游日(World Tourism Day)。一个听起来就让人心痒痒的日子。我几乎能立刻闻到空气里混合着咸咸海风和防晒霜的味道,听到机场广播里那略带疲惫又充满期待的呼唤,看到那个被我塞在衣柜顶上、已经积了点灰的行李箱在对我招手。
这个节日的设立,初衷当然是高大上的——促进各国文化交流,拉动经济,增进理解。听起来特别“官方”,对吧?可对我们这些凡人俗子来说,它的意义要直接得多,也私人得多。它是在你被PPT和KPI压得喘不过气时,脑子里突然闪过的一片清澈的蓝;是你在深夜加班回家的地铁上,刷到别人在朋友圈发的异国风景时,心里泛起的那点酸楚和向往。它是一个符号,一个提醒。提醒我们,除了眼前的格子间和账单,还有诗和远方。真的有。
疫情那几年,这个日子显得格外落寞。我们谈论旅行,更像是在回忆一段旧梦。但现在,当一切重新流动起来,世界旅游日这五个字,又重新变得滚烫。它不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无数张已经订好或即将预订的机票,是重新被规划起来的长假路线,是那份“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冲动,终于又可以被堂堂正正地摆上台面。它是一份邀请函,邀请我们暂时挣脱日常的引力,去做一个“无用”但快乐的游民。
但,就只有这个吗?当然不。如果说世界旅游日是面向世界的喧嚣和开阔,那9月27号的另一面,则深沉而内敛,充满了东方的智慧和敬意。这一天,是孔子诞辰。
是的,就是那个“万世师表”的孔子。在中国大陆,我们已经习惯了9月10日的教师节,但如果你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华人文化圈,比如在中国台湾,9月28日(因换算问题,有时记为27日)就是法定的“教师节”,用来纪念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一想到这个,9月27号这一天,似乎瞬间就从山川湖海的壮丽,切换到了琅琅书声的学堂。空气里仿佛都飘着一股淡淡的墨香。
这挺有意思的,不是吗?同一个日子,一面是身体的远行,探索物理世界的边界;另一面是精神的求索,追寻思想和智慧的深度。孔子,这个两千多年前的老头儿,他的思想、他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到今天还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那么一两个老师,他们或许没有教给我们屠龙之技,却可能在某个下午,用一句话点醒了迷茫的你,或者用一个眼神给了你坚持下去的勇气。在这一天,想起他们,也想起这位伟大的先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这种感觉,很奇妙,很厚重。
还没完。把时间的坐标轴再拨一拨,拨到更近的现代,拨到一个彻底改变了我们生活方式的节点上。1998年的9月27日,一个名叫谷歌(Google)的生日被正式确立下来。
这简直是……一个“神”的诞生。
现在回头看,简直难以想象没有谷歌(或者说,没有强大的搜索引擎)的日子要怎么过。遇到一个不认识的单词,查一下;要做一道没做过的菜,搜一下;电脑出了个莫名其妙的故障,问一下;跟人吵架吵不赢,赶紧找点论据支撑一下……它就像一个无所不知、24小时在线的朋友、老师、百科全书。它把浩如烟海的人类知识库,压缩成了一个小小的、简洁的搜索框。
谷歌的生日,庆祝的其实远不止一个公司。它庆祝的是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信息平权的时代。它让我们每个人,都有了快速触及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当然,它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信息茧房,比如隐私焦虑。但你无法否认,它像水和电一样,已经深深地嵌入了我们生活的肌理。我们用它的地图导航,用它的邮箱通信,用它的相册存储我们一生的回忆。9月27号这一天,因为谷歌的存在,而被刻上了一种“技术改变世界”的鲜明烙印。
你看,一个普普通通的9月27号,撬开一看,里面是如此的丰富和多元。它是一个折叠空间。
在这一天,你可以是一个梦想家,规划着下一场奔赴山海的旅程,让灵魂在路上尽情撒野。
你也可以是一个怀旧者,静下心来,感念师恩,回味那些塑造了你的谆谆教诲。
你更是一个现代人,在享受着科技带来的巨大便利时,或许可以花一秒钟,想一想这个“巨人”是如何诞生的。
这几个看似毫不相干的身份和意象——旅行者、学生、网民——就在9月27号这一天,奇妙地交汇在了一起。它提醒我们,在平淡无奇的流水账日子里,总有些值得被记住的东西。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日子的记忆,也构成了我们这个复杂而又迷人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