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12日是什么日子?答案远比一个普通星期天更沉重


你问我1952年10月12日是什么日子

翻开日历,那是一个星期天。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这天或许平平无奇。可能是个懒洋洋的午后,阳光正好,孩子们在街上追逐,主妇们在准备晚餐,收音机里放着慵懒的爵士乐。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属于和平年代的星期天。

但在地球的另一端,在朝鲜半岛那片被战火反复犁过的土地上,这个星期天,没有安息日。空气里没有周末的宁静,只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死寂,一种被压缩到极致的、令人窒息的紧张。

这一天,对于无数的中国人,特别是那些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来说,是一个被鲜血和钢铁镌刻进历史的日子。它是一个代号的开始,一个地名的永恒,一场战役的序幕。

这一天,是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爆发的前奏,更准确地说,是那场炼狱般战斗正式打响的前夜。尽管真正的总攻在14日凌晨才发起,但从12日开始,那片狭小山岭的命运齿轮,就已经被一只看不见的大手,用尽全力地、轰然推动。美军的炮火校正、小规模的试探性攻击、以及那种风暴来临前特有的、令人心悸的平静被打破的瞬间,都集中在了这几天。所以,当我们回望历史,1952年10月12日,这个日子本身,就浸透了大战将至的血色。

我们得把镜头拉远一点,看看这背后是什么。当时,板门店谈判已经陷入僵局,双方在谈判桌上吵得不可开交,桌子底下的军事行动,才是真正的“说服”手段。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指挥官们,特别是那个以“火海战术”闻名的范弗里特,他们觉得,得给中国人一点颜色看看。得用一场规模宏大、火力绝对优势的“示范性”攻击,彻底打垮志愿军的意志,好让谈判代表们在桌上乖乖签字。

他们选中的目标,就是五圣山前的两个小山包——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这两个地方加起来,面积不过3.7平方公里。在巨大的沙盘上,它小得可怜,甚至不起眼。美军计划动用精锐部队,在飞机、坦克和数量多到恐怖的炮兵支援下,用几个小时,最多不过几天时间,轻松拿下这个地方。行动代号,“摊牌行动”(Operation Showdown)。听听这名字,多么自信,多么傲慢。

所以,1952年10月12日这一天,对于美军来说,是“摊牌”前的最后准备日。炮兵阵地上,堆积如山的炮弹泛着金属的冷光,后来我们都知道了一个专有名词,叫“范弗里特弹药量”,那种不计成本、把炮管打到通红的钢铁瀑布,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在酝酿着它的第一次咆哮。飞行员们在简报室里听着任务,脸上带着轻松的微笑。在他们看来,这不过又是一次“外科手术”式的打击。

而对于防守在这两个山头上的志愿军战士们呢?

这一天,他们可能正在加固坑道,把一锹一锹的土石背出去,在岩石的缝隙里,构建着他们最后的掩体。他们可能正在检查自己的武器,把子弹擦得锃亮,把手榴弹的拉环理好。他们可能在分食一个已经冻得像石头的馒头,或者是在一封写了又改、改了又写的家信上,添上最后一句“勿念”。

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还是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他们的脸庞,黝黑、粗糙,但眼睛里有光。他们不知道美军给这次行动起了个什么“摊牌”的代号,但他们敏锐地感觉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就在眼前。空气里的味道不对,敌人的炮火侦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频繁,那种呼啸着划过头顶的声音,像死神的镰刀在试探性地挥舞。

有时候我会想,那些年轻的脸庞,在火光冲天的那一刻,脑子里究竟在想些什么?是家乡的炊烟,是母亲的脸庞,还是那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誓言?我们无从得知。我们只知道,从1952年10月12日开始酝酿,到14日凌晨战火彻底引爆之后,那片3.7平方公里的土地,变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绞肉机。

在那场持续了43天的战斗里,美军倾泻了190多万发炮弹,还有数千枚航弹。整片山头被削低了两米,岩石被炸成粉末,泥土被鲜血反复浸泡,变成了焦黑的、粘稠的混合物。

但他们没能“摊牌”成功。

因为在这片焦土之上,站立着的是一群用精神意志对抗钢铁的人。

我们会记住一个名字,叫邱少云。就在1952年10月12日这一天,为了执行潜伏任务,他被敌人的燃烧弹点燃,为了不暴露整个部队,他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的牺牲,就发生在上甘岭战役打响的节点上,他的那种纪律性,那种超越生理极限的忍耐,正是这支军队战斗意志的缩影。

我们还会记住一个名字,叫黄继光。在战斗最惨烈的时刻,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喷射着火舌的机枪眼。他的身体,在那一刻,化作了胜利通道上的一块奠基石。

还有无数个没有留下名字的英雄。他们在坑道里,缺水、缺粮、缺氧,面对着一次又一次的冲锋,用石头,用牙齿,用一切能用的东西去战斗。他们把“联合国军”牢牢地钉在了那片小小的山岭上,让他们所谓的“摊牌行动”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笑话。

所以,1952年10月12日是什么日子

它不是一个冰冷的日期数字。它是一个转折点。它是一场意志与钢铁的对决开始酝酿的日子。它是一代中国人用生命向世界宣告“我们从此站起来了”的序曲。它让敌人明白了,有一种力量,是飞机大炮无法征服的。

直到今天,当我们享受着和平与安宁,当我们觉得这一切理所当然的时候,或许应该偶尔回望一下那个遥远的星期天。它提醒我们,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并非凭空而来。是在那样一个日子,和那之后的无数个日夜里,由一群最勇敢的人,在世界上最猛烈的炮火下,为我们一寸一寸地拼出来的。

它是一座无形的界碑,立在历史的长河中。它是一种精神的遗传密码,刻在了我们民族的骨血里。

这就是1952年10月12日。一个永远不该被忘记的日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