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什么什么日子?是遗忘的纪念日,还是被我们重新定义的普通一天


脑子里嗡的一声,人就醒了。不是被闹钟,是被那种城市即将苏醒,但还未完全苏醒的,一种稀薄的、泛着灰白色的安静给吵醒的。我扒拉开窗帘一角,天色像一块浸了水的旧棉布,远处高楼的轮廓线模糊不清。

一个念头就这么毫无征兆地,像潜水员一样从意识深处浮了上来:今天什么什么日子

我摸过手机,指纹解锁,屏幕亮起,日期和时间冷静地躺在那里。一个普通的星期三。既不是谁的生日,也不是什么法定假日,更不是电商们声嘶力竭创造出来的购物节。就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日子。

可为什么,心里会有一种奇怪的空落感?仿佛我遗忘了什么至关重要的约定。

我们活在一个被过度定义的时代,不是吗?每一天似乎都得有个名头,情人节、购物节、品牌会员日、甚至连一个普通的节气都能被包装成消费的狂欢。手机推送叮叮当当地响,APP的角标永远挂着一个扎眼的红色数字,提醒你该为某个“特殊”的日子买单了,该向某个人表达被规定好的爱意了,该参与一场集体的情绪共振了。

这种被安排的仪式感,有时候让我感到窒息。它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试图捕捉我们所有自由浮动的情绪,然后给它们贴上价签。我讨厌这种被安排的感动,仿佛眼泪和微笑都成了可以预购的商品。

所以,当一个日子,它真真正正,什么也不是的时候,我反而有点无所适从。

我慢吞吞地起床,赤脚踩在地板上,那种微凉的触感从脚底板一路传到天灵盖。煮咖啡,听着水壶“咕嘟咕嘟”地歌唱,咖啡粉在热水冲刷下散发出浓郁又霸道的香气。就是这个味道,让我觉得这一天,总算有了一个坚实的起点。

或许,我们真正应该在意的,根本不是那些被高光标注的纪念日。而是那些,只有我们自己知道的,藏在日历背后,没有名字的日子。

比如,第一次独自搬家,一个人把最后一个纸箱拖进空荡荡的房间,瘫坐在地上,看着窗外陌生的万家灯火,突然就哭了的那个下午。

比如,养了十几年的猫,终于在我的怀里咽下最后一口气,窗外阳光灿烂得有些残忍,我却感觉整个世界都变成了黑白的那个清晨。

再比如,和某个很重要的人,在一条无名的小巷子里,分享了一块烤红薯,热气腾腾,甜得发腻,我们聊着一些不着边际的未来,笑得像两个傻子。那天,后来我们再也没见过。

这些日子,它们在公共的日历上,毫无痕迹。它们是普通日子。但它们在我们的生命里,却是一枚枚坐标,定义了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将走向何方。它们是私人的,是隐秘的,是无法与人言说的,却又是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我们花了太多力气去庆祝那些“应该”庆祝的日子,却常常忽略了这些真正塑造了我们的瞬间。

我端着咖啡,走到阳台。楼下的早点摊已经支起来了,油条在滚油里翻滚,滋啦作响;穿着校服的学生三三两两,嘴里塞着包子,含混不清地抱怨着昨晚的作业;环卫工人的橘色身影,像一个沉默的逗号,在街道这行冗长的句子里,带来一丝秩序。

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无数个“什么都不是”的日子,最真实的肌理。

突然间,我好像有点明白了。

今天什么什么日子

今天,是我决定好好喝完这杯手冲咖啡的日子。是我打算把那盆快要枯萎的绿萝,搬到阳光更好的地方的日子。是我准备给很久没联系的朋友,发一句“最近好吗”的日子。

今天,可以是“第一次尝试做那道复杂的惠灵顿牛排”纪念日。

可以是“终于下定决心丢掉那件舍不得扔的旧衣服”纪念日。

也可以是“什么都不做,就允许自己躺在沙发里看一整天云”纪念日。

日子的意义,从来不是被赋予的,而是被我们主动寻找和创造的。是我们,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情绪,自己的记忆,去为一个平平无奇的24小时,进行一次独一无二的“命名”。

那些商家定义的节日,本质上是一种集体催眠,它们试图用一种标准化的范式,来统一我们所有人的情感体验。但人是多么复杂又鲜活的生物啊,我们的悲欢,我们的爱恨,怎么可能被区区几个购物节就概括了?

真正高级的仪式感,恰恰是藏在这些普通日子里的。是在日复一日的庸常里,你突然因为一首歌、一阵风、一个念头,而决定让今天变得“不一样”。这种“不一样”,不需要向任何人宣告,它只属于你自己。它像一句悄悄的耳语,是你和生活之间,最亲密的默契。

所以,别再问今天什么什么日子了。

或者说,我们可以换一种问法:今天,我想让它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日子?

想到这里,我心里的那种空落感,突然就消失了。取而代D的,是一种踏实的、温热的、充满了可能性的感觉。我看着杯子里袅袅升起的热气,城市已经彻底醒来,车流声、鸣笛声、人语声,交织成一首宏大的交响。

而我,就在这首交响里,准备开始我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今天”纪念日。

就今天。挺好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