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1月29日农历是哪一天?揭秘癸丑牛年冬月那个日子


有人在翻老黄历,有人在为一个出生于那天的人寻找时间的根。你问,1973年11月29日农历是哪一天

答案很简单,一行字就能说清:农历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初五

但,就这么完了吗?当然不。

一个日期,尤其是一个半个世纪前的日期,它从来都不是一串冰冷的数字。它是一扇吱呀作响的旧木门,你推开它,就能闻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混杂着煤烟、尘土和某种压抑希望的味道。

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这个日子:癸丑年,癸亥月,壬辰日

癸丑年,属牛,而且是水牛。你想想,水牛是什么性子?沉稳,坚韧,默默耕耘,不问收获。它低着头,一步一个脚印,踩在冬日冻得邦邦硬的土地上。1973年,就是这样的一年。外面世界风云变幻,基辛格还在天上飞来飞去,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而我们这里,巨大的惯性仍在推动着一切,人们的生活像那头水牛,缓慢,沉重,却蕴含着一股子倔强的生命力。这一年出生的人,骨子里大概都带着这种“水牛”的劲儿。

再看月份,十一月初五。这已经是妥妥的“冬月”了。北方的风,估计早就刮得像刀子了,窗户纸上糊着厚厚的报纸,屋里生着煤炉子,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是每年冬天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人们穿着臃肿的棉袄棉裤,颜色嘛,无非就是蓝、黑、灰,人群走在街上,像一团团移动的影子。

那一天,1973年11月29日,星期四。

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星期四。

那天早上,天可能亮得很晚,灰蒙蒙的。一个在医院里刚刚降生的婴儿,他的第一声啼哭,划破的不是清晨的宁静,而是那个年代特有的沉寂。他的父母,也许正为那皱巴巴的小脸蛋,那紧握的小拳头而欣喜,但更多的,恐怕是为未来多一张吃饭的嘴而发愁。那时候,粮票、布票、油票……什么都凭票供应,每一样都算计得清清楚楚。

一个在工厂上班的青年工人,可能正推着那辆“永久”或“飞鸽”自行车,在清晨的寒风中奔向车间。车轮碾过薄冰,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他的脑子里想的,可能是昨晚广播里听到的某个新闻,也可能是车间里那个扎着两条大辫子的姑娘。生活没什么波澜,但青春的荷尔蒙,总能在最贫瘠的土壤里,开出几朵不起眼的小花。

一个在农村的生产队社员,这一天或许不用出工了。农闲了。他蹲在墙根下,抽着自己卷的旱烟,眯着眼睛,看着光秃秃的树杈子,和邻居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聊什么?无非是今年的收成,谁家的孩子要说亲了,谁家又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不可开交。他们的世界很小,小到只有这个村子;他们的时间也很慢,慢到仿佛一天可以过成一辈子。

所以,当我们执着于1973年11月29日农历是哪一天这个问题时,我们真正想知道的,可能不仅仅是“十一月初五”这个答案。

我们想知道的,是那个时代的质感。

是那种物质极度匮乏,但精神世界却可能异常丰富的矛盾感。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一封信要走半个月。人们有大把的时间去发呆,去思考,去跟身边的人面对面地交流。邻里之间,关系紧密得像一家人,谁家做了点好吃的,总会给邻居端去一碗。

我们想知道的,是那个年代人们的喜怒哀乐。

他们的快乐很简单。过年能穿上一件新衣服,能吃上一顿饺子,就是天大的幸福。看一场露天电影,十几里地的人都会赶过来,黑压压的一片,幕布上的人在演,幕布下的人也在上演着自己的人生。他们的悲伤也很直接,但他们似乎更懂得如何承受。那头癸丑水牛,不就是最好的写照吗?不管生活给它多重的担子,它都默默地承受,继续往前走。

那个日子,十一月初五,它就像时间长河里的一块鹅卵石,安静地躺在那里。大多数时候,我们不会注意到它。但当你俯身捡起它,拂去上面的泥沙,你会发现,它的表面刻满了纹路。每一道纹路,都是一个故事,一个家庭的悲欢,一个人的命运轨迹。

也许你查询这个日期,是为了给父母过一个阴历生日,想给他们一个惊喜。当你告诉他们,“爸,妈,您出生的那天,是农历十一月初五”,他们可能会愣一下,然后浑浊的眼睛里,会泛起一丝光。那束光,连接着过去和现在,连接着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孩和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

时间,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它无情地冲刷一切,又把最重要的东西,沉淀下来,变成了记忆,变成了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原因。

所以,1973年11月29日,农历癸丑年十一月初五

它不只是一个日历上的坐标,它是一个时代的切片。是一个寒冷的,普通的,却又因为无数人的生命故事而变得无比厚重的一天。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